2011年12月15日 星期四

以身試菌的先行者—貝利.馬歇爾


以身試菌的先行--貝利.馬歇爾
「你知道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病原因是什麼嗎?」「我當然知道啦!2005諾貝爾生醫獎的得主--貝利.馬歇爾就是研究這個的!」
貝利.馬歇爾,因從小受當護士的媽媽影響,所以對生物學和解剖學頗有行趣,再加上華倫--他的恩師的建議,讓他決定要研究引發胃潰瘍等疾病的細菌。他按照曲狀桿菌的培養方法(%的氧氣),再加上三、四天的時間,成功的培養出這種細菌--幽門螺旋桿菌。他認為自己能成功的方法就是:不懂。因為不懂,才能吸收各種知識;因為不懂,也就不會被「知識的成見--胃內不可能有細菌生存」侷限住。
他將這個發現寫在論文準備發表,不料六十七件論文中,有十一件都被退回來了。但是他相當樂觀,他知道自己不能一蹶不振,而是要用自己的實力證明別人是錯的!於是他繼續專研,最後證實了此細菌的存在,只是同時又出現另一個問題﹕是否的確為此細菌產生那些疾病。於是他決定用柯霍氏法則證明自己是對的。有一次,為了證明在體外培養的幽門螺旋桿菌注射入實驗品內可再次發病,因為動物實驗皆失敗,所以他將自己成為實驗品,把此細菌注入體內。雖然感染後不但嘔吐得相當悽慘,但幸好痊癒了;而他也證實了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病原因就是幽門螺旋桿菌!
為了讓大眾信任他,他又發表了一篇論文;眾人為了證明他是錯的,所以紛紛做了實驗,但實驗結果卻指出馬歇爾是對的,於是人們逐漸接受了他的理論。馬歇爾把自己的經驗告訴他人:研究的假設很重要,要提出有辦法證明對或錯的假設;倘若要發表論文,要寫品質好的,而非數量多就好。
我覺得馬歇爾先生很偉大,因為他找出了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主因。不過我相信這一切絕非偶然,從他的話語中可發現他擁有很好的心態,如遇挫折的想法、做實驗的精神等,可視為科學家的典範,值得我們學習。我認為:做一個研究,不管結果好不好,心態最重要,而我也要把馬歇爾當作目標,當個好好的科學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