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5日 星期四

以身試菌的先行者─貝里‧馬歇爾

馬歇爾和華倫在2005年因為發現了幽門螺旋桿菌會導致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醫獎,並打破了長久以來醫學界所主張的「胃裡不會有細菌」,因為胃酸的pH值是1~2,細菌不易存活,再加上此種細菌當時無法培育出來,因此認定胃裡不會有細菌。但馬歇爾和華倫相信自己的眼光,堅信他所看到的是細菌,並認為此細菌會造成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因而開始一連串的試驗。經歷了37次的試驗後〈國父革命也才11次的說,這也太多次了吧!!〉,第38次,在無意之中竟把幽門螺旋桿菌培育出來了!但他們的研究結果並不受到澳洲胃腸病學會的肯定,反遭唾棄且不讓他們發表論文,不過這並沒有打擊到他們的信心,轉而到比利時布魯塞爾的發表會發表,立刻驚動全世界,但也受到懷疑,他們經過一番努力後,終於獲得認同。此時衍生出了一個問題:幽門螺旋桿菌到底與潰瘍有無關連?由於要符合柯霍氏法則,馬歇爾先以豬做實驗,發現沒有罹患潰瘍。因此他推論:可能只有人才會感染〈幽門螺旋桿菌造成的潰瘍〉。此時他以人體實驗結果研判出抗生素可殺死幽門螺旋桿菌,因此他決定以自己做實驗!〈真是有夠大膽的!〉結果真的得了潰瘍,還好後來有治好〈吁~嚇死我了〉,並成功的使學術界認定他和華生是對的。馬歇爾努力不懈的精神,以及他自己喝下細菌使自己得了潰瘍來證明自己是對的,他的「實事求是」,值得我們敬佩與學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