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

以身試菌的先行者—貝利.馬歇爾

2005年的諾貝爾生醫獎得主---貝利.馬歇爾,他是第一個以身試菌的人,也是發現幽門螺旋桿菌的人,讓當年難以治療的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找到治療的方法的一位醫生。
在當時碰到像胃潰瘍這種疾病,常常讓醫師束手無策,而當時病理學界的權威--巴默認為人胃裡並沒有細菌,但是馬歇爾不願意屈服在權威之下,開始進行胃部細菌的培養。歷經37次的失敗,終於在第38次培養成功,可是胃腸病學會並不贊同他所提出的研究結果。原來這項實驗需要符合柯霍氏法則,因為,如果沒有找到適合的生物來做實驗,就必須把自己當實驗品來做實驗,如果生病了再吃抗生素,果然生病也都痊癒了,當然,也證實這是一種細菌,也因此讓他一舉成名。
他在做實驗時,都先座假設,然後證明自己的假設是錯的,如果無法證明他的假設是錯的,當然,這假設就是正確的。他認為做實驗時要保持最好的精神,效果才會好,而且,論文的撰寫也要用心,不能不用心去寫論文,而敷衍了事。他的觀點也都是我認同的。
馬歇爾對事情採取不信任的看法,而處心積慮努力求證的精神,讓我非常的敬佩。雖然,我的目標不用像得到諾貝爾獎那麼偉大,但只要能達到自己期望的小小目標,那也就是能得到我們心中的諾佩爾獎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