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口要讓科學進步,已知的「成見」往往是個大敵。年輕的學者們往往有著最巨大的創造力,因為他們還是一張空白的「紙」,可以輕易劃上任何知識,甚至是那些老手們認為不可能的知識。年輕學者們這樣的「特性」,造就出了這樣一個偉人:貝利‧馬歇爾。
口口以往的學者們,都同意一件事:胃中不可能有細菌生存。他們是如此的確定,還把它打在了教科書上,讓接下來的學生也都這麼相信著。而那些胃潰瘍的患者們呢?醫生們只好告訴他們應該要減輕壓力、戒菸、多運動、少喝酒、不熬夜等等:因為他們心裡很清楚,胃酸的環境下怎麼會有細菌呢?!
口口直到馬歇爾在顯微鏡底下發現了「疑似細菌的東西」。當然,以往肯定有一拖拉庫的人也發現了這個現象,但不同的是,馬歇爾選擇相信。他興致勃勃的發表了這項成果,結果...當然是吃了閉門羹!因為研討會的那群委員們,也都肯定胃酸的環境下不會有細菌。但是他仍不放棄,跑去比利時發表,引起軒然大波...以及接踵而來的質疑。因為世上所有的教科書都說:胃酸下不會有細菌。
口口此刻,馬歇爾要證明此細菌(幽門螺旋桿菌)的致病性,必須符合「柯霍氏法則」:
1.每個染病個體中皆能分離出此微生物
2.該微生物自個體分離出後,能人為體外培養,並繁殖好幾代
3.將此微生物注入未染病實驗個體中,會使該實驗個體染病
4.在該實驗個體中,又可分離出此微生物
口口他已經達成了1.2,而沒有一個人願意為3犧牲自己,於是他便自願把一整杯幽門螺旋桿菌飲下肚,果然引起了胃潰瘍,這時他肯定是越痛越開心。而在4達成後,醫學界不得不接受這項事實:幽門螺旋桿菌可以在胃酸的環境下生存。
口口我欣賞他的勇氣和他實事求是的精神。在全世界所有人都在反對你的時候,他仍然對他的成果堅信不移,以為「眾人皆濁我獨清」,可以做到這樣理念的人,把整顆地球翻過來恐怕也屈指可數。而他竟然敢把一整杯幽門螺旋桿菌喝下去,重點是他還知道自己會染上胃潰瘍,這已經不是自找麻煩,而是「實事求是」的極致:以上,可謂偉人也矣。
-------------------------------------------------------------------------------
這張是譬喻法疑似使用過度的圖片 如有違反各項規定立即撤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