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1日 星期三

化學元素講座心得

星期一下午有一場有關化學元素的講座,是由江慧真教授所演講的,而她也是一位學長的媽媽喔!這次的講座分為五大類:元素的生成、原子的結構、週期表的歷史、各式週期表及週期表的元素。
宇宙是由100多億年前,在溫度高、密度大、體積小的環境中,霹靂大爆炸後所形成現在這個樣子,而宇宙一開始只有最基本的粒子所組成。原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單位,它也是連結微觀世界和巨觀世界的東西。原子中有電子、直子及中子。原子核的直徑大約是10的負15次方公尺,原子的直徑大約是10的負10次方公尺。1897年湯姆森發現了電子、1909年密立坎發現電子電量、1911年拉塞福發現原子核、1919年拉塞福發現質子、1932年查兌克發現中子。元素是由質子數來定義,元素的原子核中的質子數就是元素的原子序,原子序就等於質子數。若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時,則稱為「同位數」。質量數等於質子數加中子數,若質子數相同,質量數不同時,則這2數在週期表占同一位置。元素中原子的平均質量則稱為原子數。1862年法國地質學家把當時的62個元素按照原子量大小排順序,而週期表的發明人則為俄國化學家門得列夫。週期表有千百種的樣子,像有些是用元素的照片,或做成圓筒的樣子,還有一種是以漫畫的方式呈現呢!真是酷斃了!
這次的講座真的讓我學到了很多,而且很充實,教授很認真的為我們演講,真的很謝謝她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