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號星期五的專研課,老師發給我們一份文章,這篇文章的主角是貝利.馬歇爾。馬歇爾和他的老師—華倫,因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會導致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而共同獲得了2005年諾貝爾生醫獎。
馬歇爾當時照顧一個胃不舒服的病人,他在那位病人的胃裡發現了「好像細菌的東西」,雖然有很多同事表示反對,但他卻是試著找出證據來證明「錯的是你,而不是我」。所以,他將胃黏膜放入培養皿中培養2天,雖然他最初37次的培養都失敗了,但是他不放棄。果然,「機會是留給不怕挫折的人」,1982年的復活節前夕,他進行第38次的培養,之後便休假去了,等到休假之後,這才發現菌落長出來了! 但是這時的他還沒符合科霍氏法則中的「將體外培養出的微生物注入動物體內,能使該動物產生相同疾病」。所以,它用小豬來做實驗,但是小豬卻不會感染胃潰瘍,最後,它決定用自己來當實驗品,大約5~6天後,他果真得了胃潰瘍,所幸後來服用抗生素後也痊癒了。這也推翻了長久以來以為胃潰瘍是由壓力、抽菸或吃刺激性食物造成胃酸過多而侵蝕胃壁的結果。
馬歇爾是一個能堅持到底,又熱忱於科學的人,他不會因為別人的批評而放棄了自己的想法。我們也應該要效法他接受各種新想法,當一個新人;學習他永不放棄的精神,做一個有毅力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