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8日 星期日

化學元素講座心得

12月12日下午,我們在新視聽教室聽了一場有趣的演講─由來自新竹教育大學的洪教授所演講的「化學元素」。

我們首先進入到的主題是「大霹靂」,宇宙約在一百多億年前,由一個溫度極高、密度極大、體積極小的點爆炸膨脹而成。在大霹靂過後的四秒,電子、質子、中子便形成了,原來我們的宇宙是這樣來的啊!

接著,洪教授告訴我們,原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單位,而這也是「道耳吞原子說」的其中一部份。而我們所耳熟能詳的電子、質子和中子又是怎麼被發現的呢?它們分別是由湯姆生、拉塞福以及查兌克所發現的。電子帶負電,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因此,當質子與電子數量相同時,為電中性。接下來,我們又對質量數、同位素、原子序等進行了探討,教授有趣的演講令人聽了欲罷不能呢!

我們現在所使用的元素週期表是由門得列夫所發明的,不過,當然也有以其他形式表現的元素週期表,教授用圖片給我們看其他種類的週期表。雖然這些週期表顏色七彩繽紛,形狀奇特,但我還是覺得原來由門得列夫所發明的週期表比較整齊、乾脆。

接下來輪到各種元素登場了!我們一一探討了活性大的IA及IIA族、全部有毒的鹵素VIIA族以及惰性氣體VIIIA族。元素的世界真是多采多姿啊!

教授有趣的演講讓我對化學元素有了一些最基本的概念,我很期待教授下一次的演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