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倫在1979年時,在一份胃黏膜切片上看到一條很像細菌的藍線,並發現這種藍線容易在患有胃炎的病人的胃裡找到,不過他的同事都不相信在胃酸這麼強的環境中還會有細菌的存在,但雖然所有人都反對這個說法,但他並沒有放棄,仍然抱持著研究的精神,想認明自己沒有做錯,甚至當馬歇爾問他有什麼題目能做時,告訴他自己的發現,因而造就了一代偉人。
「機會是留給不怕挫折的人」
華倫,馬歇爾和微生物學者古德溫討論後認為這種細菌可能是曲狀桿菌的一種,所以用微嗜氧(5%的氧氣)的方法培育,後來證實他的培育法是正確的,因為幽門螺旋桿菌在無氧環境或普通大氣中均無法生存。但馬歇爾在培育過程中使用的是一般的培養方式,48小時候觀察培養皿,但都沒有發現菌落的出現,直到第38次才「意外」的成功。
雖然證明了幽門螺旋桿菌的存在,但還是有一個疑問:到底是細菌造成潰瘍;還是細菌根本無害,而是以罹患潰瘍的人體消化道內,比較容易讓這種細菌生存?因此他必須透過科霍式法則來證實幽門螺旋桿菌的致病性。
「用自己當實驗品」
馬歇爾起初勢力用小豬來作實驗,但卻得不到效果,所以他決定喝下幽門螺旋桿菌,用自己充當實驗動物。這個實驗雖然危險,但他也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答案和胃潰瘍,真不知道他這時的心情到底是開心還是難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