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5日 星期四

以身試菌的先行者—貝利.馬歇爾

以身試菌的先行者-貝利.馬歇爾
今天我看了老師發給我的一篇文章,內容是在講馬歇爾和他的老師—華倫,因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會導致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因而成為第一個能醫好的醫生,而共同獲得了2005年諾貝爾生醫獎。
原本醫學界都認為,胃潰瘍和十二指腸瘍的發生原因是壓力、抽煙和吃刺激性食物,造成胃酸過多而侵蝕胃壁,但患者總再一段時間後又再度復發,直到馬歇爾有一次再照顧一個位不舒服的病人,他在那位病人的胃裡發現了「好像細菌的東西」,經過馬歇爾、華倫與微生物學者古德溫討論之後,三人一致認為是「曲狀螺旋桿菌」,因而展開了他的細菌培養實驗。於是,他先試用小豬作實驗,但是小豬不會罹患胃潰瘍,所以他為了證明真的是「曲狀螺旋桿菌」而導致胃潰瘍,而用自己當實驗品,親自把細菌喝下肚,真是有過人的膽識,最後美國的國家衛生研究院終於承認他的說法,也讓他努力這麼久的事終於有了一點成績。
我最佩服馬歇爾先生的是他被醫學界的權威批評,不但沒有馬上接受,還想試著去找出證據,證明「錯的是你,不是我!」而貝利.馬歇爾曾說過的一句名言「年輕的研究學者或學生有一大優勢,就是「不懂」,像一張白紙,可以很開放得去接受新的東西。」這是我們現在可以做的事,應該多去看一些新知識,不要浪費了我們現在的優勢。
看完這篇文章,我覺得成功並不是偶然的,馬歇爾努力堅持了這麼久,才終於成功了,我們如果努力,一定也可以成功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