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師範大學林金盾教授為全七、八年級資優班演講,題目是︰從腦科學談「學習與記憶」。我對這位教授印象特別深刻,因為他不僅幽默風趣,還是老師的老師呢!
演講的一開始,教授先從烏鴉喝水講起︰有一隻烏鴉自以為聰明,把小石頭丟進瓶中,以為再過不久就可以喝到水了,只見另一隻烏鴉拿著吸管,輕輕鬆鬆就把水喝光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才不會被淘汰。
接下來,教授告訴我們教育是藉學習改變學生行為,學習是累積經驗而改變行為的過程,其成果會受到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的影響。所以,教育是可能,並不是無能,也不是萬能。而學習而成長自己的方式可分為三種,分別是被動學習、主動體驗和主動觀察,其中則以主動觀察最有效。如果再加上積極獎勵消極責備,還可增加學習效果。教授還說,中小學生具備「無條件」的記憶力和模仿力,所以,電視上廣告旁的標語「請勿模仿」對我們而言是沒有用的!
有生命中樞之稱的腦幹,如果損壞,就容易死亡。而宣布腦死則有利於器官移植;有情感中樞之稱的邊緣系統,包括恐懼、情感、成就感、幸福感等,都屬於潛意識的記憶,與生存有關,不會忘。教授還說,男生的學習與記憶較專注於某事物,女生則較全方位。而多發揮自己的長處、多做筆記或是善用聯想都能使學習的效果更好!
這次的演講使我獲益良多,讓我對大腦的學習與記憶有更深入的瞭解,希望教授下次還能來學校演講,為大家帶來更多有趣的生物知識!
看來彥融真的學到不少東西呢!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