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星期四下午,我們到新視聽教室,聽林 教授為我們帶來「腦科學,談學習與記憶」的演講,林 教授是季瑾 老師的 老師,很幽默,他給我們看了兩張圖片,第一張是一隻烏鴉,把石頭丟進水瓶裡,第二張圖出現了另一隻鳥,用吸管把水喝完了,這兩張圖告訴我們「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必須要不斷的學習,才不會被淘汱。教授以三角形的面積來做解說,假設每個人的底都相同,天份和努力代表另外兩條不同的邊,每個人的天份都不同,努力的程度不同會有不同的面積,但是太過於努力,什麼成就也没有,因為身體無法負荷。
有位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做了一個按鈕,按下去會有飼料掉下來,老鼠在一分鐘內按了六十次,科學家又做了另一個岸,按下去會刺激老鼠的快樂中樞,老鼠在一分鐘內按了八十次,刺激快樂中樞會分泌多巴胺,使人感到快樂。
學習可分為被動的、技能性的和陳述性的,其中以陳述性的學習最有用,陳述性的學習是透過語言或文字,以別人的經驗讓自己成長,需要靠自己閱讀及體會,如果不是自己主動,就成了被動的學習,效果較有限,無法達到巔峰,技能性的學習也就是模仿,是以自己的經驗讓自己成長,是我們最早的學習方式,在中小學的時候,我們有無條件的記憶,所有的事情,不管是好的或不好的,通通都會被記下來,因此,中小學的老師比大學老師更重要。
聽了這一次的演講,使我獲益良多,教授提到成就感是潛意識的記憶,是前進的動力,也提到自己喜歡的事務比較容易學、記的牢,對我們以後發展的方向有很大的幫助,也告訴我們要往長處發展,較容易成功。很感謝林教授撥冗前來爲我們演講,也謝謝教授將經驗與我們分享,希望我也能他一樣有豐富的人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