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7日 星期四

地球暖化講座心得


    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 指的是在一段時間中,地球的大氣和海洋因溫室效應而造成溫度上升的氣候變化現象,為公地悲劇之一,而其所造成的效應稱之為全球變暖效應。
    20世紀時,全球平均接近地面的大氣層溫度上升了攝氏0.74度。普遍來說,科學界發現過去50年可觀察的氣候改變的速度是過去100年的雙倍,因此推論該時期的氣候改變是由人類活動所推動。
    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含量不斷增加。正是全球變暖的人為因素中主要部分。燃燒化石燃料、清理林木和耕作等等都增強了溫室效應。自從1950年,太陽輻射的變化與火山活動所產生的變暖效果比人類所排放的溫室氣體的還要低。這些結論得到30多個來自八大工業國家的研究團體所確認。
    目前全球平均溫度的變化,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與氣溫上升,實際上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從工業革命開始,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劇增加,雖然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了很大一部分二氧化碳,海洋也溶解一部分二氧化碳並固定成碳酸鈣,但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還是逐步增加。根據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和英國東安格里亞大學聯合研究的結果,在進入20世紀後半葉,全球溫度上升的趨勢非常明顯。
    全球性的溫度增量帶來包括海平面上升和降雨量及降雪量在數額上和樣式上的變化。這些變動也許促使極端天氣事件更強更頻繁,譬如洪水、旱災、熱浪、颶風和龍捲風。除此之外,還有其它後果,包括更高或更低的農產量、冰河撤退、夏天時河流流量減少、物種消失及疾病肆虐。預計全球變暖所因致事件的數量和強度;但是很難把這些特殊事件連接到全球變暖。因為二氧化碳在大氣中有50年到200年的壽命,很多研究集中在2100年或之前的時間。
    但是無論氣候變化的成因或結果為何,許多人是非常關心的;而且對於應付預言後果的政策應該如何實施,引起了全球廣泛的政治爭論、公開辯論及各種學術研究。這些政策討論重點是應該減少還是扭轉未來的暖化及怎麼應付預計的後果。
    這次老師講的不論是方式,或內容我都非常喜歡,也讓我學了很多。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