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八號是令人興奮又憂鬱的日子,學校請來了汪中和院士為我們講解地球暖化與我們的未來。
近年來,洪水、地震、颱風、土石流、乾旱、火山等等天災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就出再人類:十七世紀時的工業革命。工業革命造成大量的溫室氣體(溫室氣體可保留紫外線,一半反射一半逸散以維持溫度),並加速各種自然現象—或者該說快速的自然現象造成地球以快速且異常的方式回應。舉例來說:美國龍捲風和台灣都是跳躍式的增加。而且照自然的趨勢,地球以每萬年下降不到1℃ 的速度變成冰河時期,但自1800年後溫度卻突然地升高(1500—1800年為小冰河時期,臺灣冬季下雪),這就是我們人類造成的影響。那地球的回應如何呢?我們分成海陸空來敘述。
以天空來講,所有的溫室氣體含量皆增加許多,如二氧化碳,地球二氧化碳濃度不可超過450ppm(百萬分之一),但依照現在每年增加2ppm的趨勢,地球很快就會滅亡了。
但這還不夠令人震懾,因為所有的熱只有1/10到大氣,9/10都到了海洋;又海洋的質量為大氣的500倍,所以海洋中小小的變化可是很大的變化!像洋流,洋流因為流經赤道和兩極,故可調勻能量,但近年來已漸失去功用,因為全球溫度都上升了!溫度上升也代表了海平面上升,預計北極和美國冰河國家公園於2020到2030年冰都融化,而北極融化後,格陵蘭也會跟著消失(上升6m );當全球冰都融化後,海平面便上升80m 。還有聖嬰與反聖嬰現象,原為調節太平洋水溫,沒想到人類加速了活動,使颱風(28℃ )更為頻傳!
除了海洋,地殼的溫度亦上升了。最近地震(快速消散能量的方式,1950年頻傳)與火山頻傳就是因為海陸遇熱膨狀率不同而產生。
臺灣呢?臺灣近年來四季、晝夜溫度皆升高,溫差、濕度變小,雨量變大(豪雨及乾旱極端出現),地層下陷。生物亦在改變:桐花1年開2次花,山椒魚往山上遷徙,珊瑚白化,烏魚因洋流改變而來之時不定。
21世紀是搶能源、糧食和水的時代,考驗了公共衛生且是搬家之世紀,藥做好國土規劃。聯合國口號:「千萬不死於無知。」讓我們注意危機安全並發揮創意去設計防範措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