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30日 星期日

全球暖化演講心得

        這禮拜二,全七八九年級資優班學生到新視聽教室參加科學講座,這次學校邀請到的是中央研究院院士汪教授,演講的題目是:「地球暖化與我們的未來」。在演講開始之前,教授送了學校兩本由它所撰寫的書,校長也鼓勵我們可以多去圖書館借閱。
        2009年以前,全球一年的天然災害為300多件,大約為一天一件;2010年時,突破了600件(幾乎增加了一倍);而2011年更是達到820件。天然災害包括分為四項:
(1)   地球物理:包括地震、海嘯及火山,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去年發生的日本311大地震,而近年來的強震也有逐漸攀升的趨勢;
(2)   氣候:包括暴風雪及颱風,美國經常發生的颶風就是最有名的例子;
(3)   水文:包括洪水及土石流,去年發生的泰國洪災是近年來最嚴重的水災;
(4)   天氣:包括高溫、乾旱及野火。
而去年所發生的天然災害損失高達3800億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是日本311地震(2300億美元)所造成。
        教授說,21世紀將會是一個搶能源、搶糧食、搶水資源的世紀,除此之外,病蟲害也會是一個問題,傳染病將肆虐全球,並且導致生物集體搬家。這些都是這個世紀不可避免的問題。
        全球暖化導致地殼、海洋及天氣的溫度上升,也使人類及各種生物受到影響,面對這樣的困境,我們應該要保持健康、注意危機及並且發揮創意,才能減緩暖化對自己的傷害,讓自己安全的生活在地球上。

全球暖化演講心得

    這次演講是有關於全球暖化的議題。在日常生活中,我已經聽過很多這樣的議題,所以一開始我很懷疑這次會有什麼不一樣。
    這次的演講者來自中研院,是一個很會打比方,很專注的演講者。地球現在已經面臨空前的危機:二氧化碳濃度頻頻創新高,森林大火次數更多(雖然對某些物種這是必須的),颱風強度和廣度越來越駭人......
    我們科學進步到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地球其實具有自我調適的能力,可以在一定範圍內 回到動態平衡。但是我們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不過幾百年的時間,就已經把地球上萬年的調適給抵消了。而地球可能要花上幾百萬年的時間才能把溫度調回工業革命時的水平。
    地球在經歷巨大改變時,就會產生一股強大的反彈。從前一陣子說地球進入小冰河期,到去年日本311大地震,都很有可能是氣候的巨大改變造成的。知道北極的冰將在202X年的夏天全部融盡,我真的嚇壞了!要知道,冰能反射90%以上的太陽光,但是海水卻能吸收90%以上的陽光,這代表一旦冰全部溶化掉,就很難在凝結回來了!
    我們必須停止對地球的傷害,越快越好,不然以後的生活只會越來越極端。我們應該要更重視綠能源,像是太陽能、風力、水力、地熱等等,不然恐怕是要禍留子孫。地球這樣適合生物生存的環境,恐怕只有幾兆分之一的機率產生,我們不應該把它當成衛生紙一樣,用過就丟,我們是沒有第二張可以用的......

全球暖化演講心得

         星期二下午,學校請來了汪中和教授,來為我們資優班的學生演講,而題目是「地球暖化和我們的未來」,主要是在跟我們說地球現在的球況和未來人類所面臨危機。嚴重的天災有龍捲風、火山爆發、乾旱、土石流、颱風、地震等不同類型,這次日本311大地震造成日本極大的經濟損失,2011的天然災害經濟損失的第一名就是日本共損失2100億美元而第二名是常常發生龍捲風等天災的美國,共損失500億美元第三名是發生嚴重水災的泰國共損失400億美元。

         雖然說是因為"天災"造成經濟上很大的損失,但是罪魁禍首還是我們人類,要不是因為人類,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含量也不會不斷增加,成為全球暖化的人為因素中主要部分。燃燒化石燃料、清理林木和耕作等等都增強了溫室效應。自從1950年,太陽輻射的變化與火山活動所產生的變暖效果竟然還比人類所排放的溫室氣體的還要低。而被全球暖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與氣候變化所影響的,最後還是我們人類與其他無辜的生物。
       
        不過到現在才在互相怪罪,也無濟於事,現在我們最該做的事是"節能減碳,做環保"盡量減少對地球的破壞,地球只有一個,從現在起,我們因該好好保護它!!

全球暖化演講心得

這次是由中央研究院---汪中和先生,來為我們進行精采的演講        
     「全球暖化」一詞對成因持中立觀點,但是根據大眾的用法,「全球暖化」變成人類對環境的影響。其他地方則使用「人為的氣候改變」代表人為因素導致的改變。    
     根據儀器的記錄顯示,在1860年至1900年期間,全球陸地與海洋溫度總共上升了攝氏0.75度(華氏約1.35度)。自1979年,陸地溫度上升速度比海洋溫度快一倍。根據衛星溫度探測,對流層的溫度每十年上升攝氏0.12度至0.22度。在1850年前的一兩千年,雖然曾經出現中世紀溫暖時期與小冰河時期,但是大眾卻仍然相信全球溫度還是相對穩定的。
  氣候的改變來自於自然或內部運作及外來力量的改變。這些外來力量包括人為與非人為的因素,如﹔太陽活動、火山活動及溫室氣體。氣候學家大多覺得地球近年來已經慢慢變暖。氣候轉變的成因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研究範疇,科學家共同指出溫室氣體是全球暖化的主兇。但是科學界外仍然對此結論保持有些爭議。
  在地球的大氣層中排放二氧化碳及甲烷,在其他情況不變下,會促使地面升溫,產生溫室效應。如果沒有溫室氣體,地球溫度將會比現在低攝氏30度(華氏約54度),使地球不適合生物居住。其實他們應該側重於大氣層中二氧化碳及甲烷含量的增加所產生的最終影響
  舉一個重要的例子,就是冰的反照率。大氣層中增加的二氧化碳暖化了地球表面,導致南極和北極的冰塊溶解。陸地與開放水域便佔據更多的地方。兩者比冰的反射率還要少,所以吸收了更多的太陽輻射。這樣使暖加劇,到頭來促使更多冰塊溶化,循環不斷持續。有關氣候的研究指出,既使溫室氣體維持現今的水平,全球的平均溫度仍然可能會上升攝氏0.5至1度(華氏0.9至1.8度)。

全球暖化演講心得

九月十八號星期二下午,學校請來了中央研究院的汪中和院士,來為七、八、九年級資優班的學生演講,題目定為「地球暖化和我們的未來」,演講內容大致是氣候和環境的變遷及人們應該要有的應對方式。 講師的演講方式非常幽默,也實在令人感到由衷的佩服。例如:講師將一次又一次的天災比擬為女性生產前的陣痛,陣痛是越來越痛而且越來越密集,災害是越來越密集也越來越嚴重,到最後嬰兒誕生時,也就是「人類大滅絕」的時代,人類紀也就結束了。 這次的演講引發了我的深思:當地球在也不「接受」人類時,人類還有行星可去嗎?考慮水星和金星:不需考慮,溫度太高或溫度反差太大,都不適合人居住;火星:除地質過於鬆軟外,其他皆可以接受,溫度太低和水結冰不用擔心,這是人類的「專長」,大氣層稀薄仍需要技術面的考量;在火星以外的行星不是引力過大或是太冷而且沒有水,也無須考慮。 再針對地震思考,從以前到現在,只要日本發生了大地震之後沒多久,台灣就會發生一個巨大的地震。距離我們最近的:1995年日本關西(阪神)大地震(7.2級)之後1999年台灣集集大地震(7.3級)中間只隔四年,那三一一東日本大地震距離下一次震災不就四年甚至於更少了嗎? 全球暖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海平面不斷上升,會對許多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脅,也會造成搶食、搶水、搶地等問題。甚至更嚴重,海平面上升到山巔上都是魚兒時,人類只好效法諾亞,造巨大方舟了!

2012年9月29日 星期六

全球暖化演講心得


  上星期四的演講,學校邀請汪中和教授來到學校為我們演講全球暖化的議題。

    教授一開始先放了一部影片,說明如果人類在這樣肆無忌憚的繼續破壞地球的話,那最後:極端的天氣就會造成地球的毀滅。

    再來,教授用了一張圖表來說明從1900年到2011年,地球因為天然災害而損失的金額在2011年是幾十年前的好幾倍。

    另外一張圖表顯示,人類因為自己發展的建設,而讓原本正常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在最近的兩百年中,也成長了好幾倍,而這樣的成長速度,在人類工業大革命以前,需要花上百年到千年的時間來達成的。因為人類的影響,讓地球在這兩白年中,溫度上升了1~2度。

    如果人類繼續依照這種速度繼續破壞地球的話,那麼到了2050年時,全球氣溫將會升高7~8度,不過只要人類全力實施「節能減碳」的話,那麼,到了本世紀末時,地球的溫度只會在上升1~2度而已,

    這樣說明了,地球未來會如何變化,都掌握在我們的手中,所以,身為地球上的一份子,平常我們應該全力響應節能減碳的政策,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並且在平常好好培養好習慣,為節能減碳多盡一份心力。

2012年9月28日 星期五

全球暖化演講心得


星期二下午,我們在新視聽教室聽汪中和教授的演講,主題是關於地球暖化相關議題。

    人類破壞地球導致大自然反撲,天然災害讓人類損失慘重,2011的天然災害經濟損失的第一名就是日本,共損失2100億美元而弟二名是常常發生龍捲風等天災的美國,共損失500億美元,第三名是發生嚴重水災的泰國,共損失400億美元,日本311大地震,20113111446分發生於日本東北地方外海三陸沖的矩震級規模9.0大型逆衝區地震。震央位於宮城縣首府仙台市以東的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測得數據為24.4公里(15.2英里),並引發最高38.9米的海嘯。此次地震是日本有觀測紀錄以來規模最大的地震,引起的海嘯也是最為嚴重的,加上其引發的火災和核洩漏事故,導致全國性的地方機能癱瘓和經濟活動停止,東北地方部份城市更遭受毀滅性破壞。

    如果我們繼續傷害地球,再過不久有可能會發生第六次的大滅絕—人類大滅絕,最後有可能會變成像木星一樣,完全沒有水了,沒有水,地球自然就沒有生物存在了。

    目前我們能做的只有不要在讓它受傷,已經無法好轉了,我們得為人類做的錯誤付出代價,大自然的反撲人類世不可抵擋的。現在關燈這個小動作也是很必要的,不要想別人會做,只要全世界的人一天不浪費電,就能減少很多的碳排放量。

2012年9月27日 星期四

地球暖化講座心得


        這次演講的題目是有關地球暖化的議題,由汪中和院士主講。我們的地球已經有嚴重的發燒了,這幾年來有許多天災出現了,如: 熱浪、龍捲風、洪水、火山、乾旱、土石流、颱風、地震等天災都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但是我們也不能怪別人,因為會讓地球發生這種事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們人類。
        從工業革命開始,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劇增加,雖然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了很大一部分二氧化碳,海洋也溶解一部分二氧化碳並固定成碳酸鈣,但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還是逐步增加。根據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和英國東安格里亞大學聯合研究的結果,在進入20世紀後半葉,全球溫度上升的趨勢非常明顯。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含量不斷增加。正是全球變暖的人為因素中主要部分。燃燒化石燃料、清理林木和耕作等等都增強了溫室效應。
         全球溫度上升帶來海平面上升和降雨量及降雪量在數額上和樣式上的變化
,而且動物和植物的花期、繁殖期都被打亂了。除此之外,還有其它後果,包括更高或更低的農產量、冰河撤退、夏天時河流流量減少、物種消失及疾病肆虐。預計全球變暖所因致事件的數量和強度;但是很難把這些特殊事件連接到全球變暖,因為二氧化碳在大氣中有50年到200年的壽命,很多研究集中在2100年或之前的時間。
        人們要開始警覺,因為地球已經生病了,如果不停止對地球破壞,地球暖化將會不斷加劇,讓我們共同保護僅有一顆的地球。

地球暖化講座心得


    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 指的是在一段時間中,地球的大氣和海洋因溫室效應而造成溫度上升的氣候變化現象,為公地悲劇之一,而其所造成的效應稱之為全球變暖效應。
    20世紀時,全球平均接近地面的大氣層溫度上升了攝氏0.74度。普遍來說,科學界發現過去50年可觀察的氣候改變的速度是過去100年的雙倍,因此推論該時期的氣候改變是由人類活動所推動。
    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含量不斷增加。正是全球變暖的人為因素中主要部分。燃燒化石燃料、清理林木和耕作等等都增強了溫室效應。自從1950年,太陽輻射的變化與火山活動所產生的變暖效果比人類所排放的溫室氣體的還要低。這些結論得到30多個來自八大工業國家的研究團體所確認。
    目前全球平均溫度的變化,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與氣溫上升,實際上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從工業革命開始,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劇增加,雖然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了很大一部分二氧化碳,海洋也溶解一部分二氧化碳並固定成碳酸鈣,但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還是逐步增加。根據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和英國東安格里亞大學聯合研究的結果,在進入20世紀後半葉,全球溫度上升的趨勢非常明顯。
    全球性的溫度增量帶來包括海平面上升和降雨量及降雪量在數額上和樣式上的變化。這些變動也許促使極端天氣事件更強更頻繁,譬如洪水、旱災、熱浪、颶風和龍捲風。除此之外,還有其它後果,包括更高或更低的農產量、冰河撤退、夏天時河流流量減少、物種消失及疾病肆虐。預計全球變暖所因致事件的數量和強度;但是很難把這些特殊事件連接到全球變暖。因為二氧化碳在大氣中有50年到200年的壽命,很多研究集中在2100年或之前的時間。
    但是無論氣候變化的成因或結果為何,許多人是非常關心的;而且對於應付預言後果的政策應該如何實施,引起了全球廣泛的政治爭論、公開辯論及各種學術研究。這些政策討論重點是應該減少還是扭轉未來的暖化及怎麼應付預計的後果。
    這次老師講的不論是方式,或內容我都非常喜歡,也讓我學了很多。

全球暖化演講心得


這次的演講主要在說人類做了許多破壞地球的事,所以造成許多難以挽回的結果,許多天災也造成我們的環境與經濟上有許多破壞!這次日本311大地震造成日本極大的經濟損失,2011的天然災害經濟損失的第一名就是日本,共損失2100億美元而弟二名是常常發生龍捲風等天災的美國,共損失500億美元,第三名是發生嚴重水災的泰國,共損失400億美元,不管是天災還是人類造成的,都造成十分慘重的損失。地震可以快速消散大量能量,但是對人類會帶來莫大的傷害,像日本的明治三陸大地震,在1896年也就是明治23年時,發生了這場地震,而地震也引起了海嘯,大約毀掉了9000多戶的住宅,死亡約21900人,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在情十分嚴重,死亡人數約14萬人,而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也造成約10兆日圓的損失,2011的東北大地震引發海嘯並有ㄧ核電廠因核反應爐無法進行冷卻,造成核外洩,造成重大損失。而相當剛好的是在三陸地震後、關東地震前,在台灣發生了梅山大地震,在關東地震後、阪神地震前在台灣發生了竹苗大地震,在阪神地震後、東北地震前在台灣發生了集集大地震,所以許多研究人員認為台灣在2030年也將發生地震,大自然真是令人可敬又可畏啊!

海洋的質量是大氣的500倍,但大氣層仍十分重要,如果地球沒有圍繞著一層大氣層,那地球將只有-18,大氣層中有許多溫室氣體,溫室氣體可使地球的熱不易散失,原本地球的散熱與吸熱差不多,但是溫室氣體增加了,所以意散到外太空的熱減少了,造成海洋、地殼的溫度都上升了,若上升太多將會破壞許多生物的生態。台灣一個人一年排放12公噸的二氧化碳,而全世界平均一個人一年排放4.5公噸的二氧化碳,我們希望可以將排放量下降,不要再加速破壞這個地球了。

全球暖化演講心得


        這次演講我們有請鼎鼎大名中央研究院院士來為我們演講,我們第六節一下課就到那裏準備聽演講了。
    
        一開始教授給我們看了一部預告片,鄭重的告訴我們「地球出問題了」!
   
        我們主要探討的議題就是「地球暖化」,藉由一次演講來與我們分析地球暖化對我們的影響,讓我們知道我們在工業革命後到底做了什麼,讓很多大自然的現象產生變化。一大堆的圖表,有地震、溫度……等等的各種自然現象的變化,我們可以知道的是從工業革命後,數據便呈現跳躍式的增加,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因為這些變化,一切的自然規律,無論是花期、繁殖,都被打亂了,而且如果地球暖化再加重,可能會出現一波滅絕潮,這都是我們要注意的。
        
        在20時,全球平均溫度上升了攝氏0.74度。科學界發現過去50年可觀察的氣候改變的速度是過去100年的雙倍,因此推論該時期的氣候改變是由人類活動所推動,簡單來講就是我們開發過度了,之前雖然曾經出現中世紀溫暖時期與小冰河時期,但自從那時過後,我們的溫度就加速上升,可能在500年內就到達之前恐龍時代的溫度。
            除了以上的一些分享,教授還講了很多地球暖化的相關資料。在我們破壞一輪地球後,地球就要反撲了,如果我們不想想辦法,地球的狀況將會不斷惡化下去。

2012年9月26日 星期三

全球暖化演講心得


    九月十八號是令人興奮又憂鬱的日子,學校請來了汪中和院士為我們講解地球暖化與我們的未來。

   近年來,洪水、地震、颱風、土石流、乾旱、火山等等天災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就出再人類:十七世紀時的工業革命。工業革命造成大量的溫室氣體(溫室氣體可保留紫外線,一半反射一半逸散以維持溫度),並加速各種自然現象或者該說快速的自然現象造成地球以快速且異常的方式回應。舉例來說:美國龍捲風和台灣都是跳躍式的增加。而且照自然的趨勢,地球以每萬年下降不到1的速度變成冰河時期,但自1800年後溫度卻突然地升高(15001800年為小冰河時期,臺灣冬季下雪),這就是我們人類造成的影響。那地球的回應如何呢?我們分成海陸空來敘述。

以天空來講,所有的溫室氣體含量皆增加許多,如二氧化碳,地球二氧化碳濃度不可超過450ppm(百萬分之一),但依照現在每年增加2ppm的趨勢,地球很快就會滅亡了。

但這還不夠令人震懾,因為所有的熱只有1/10到大氣,9/10都到了海洋;又海洋的質量為大氣的500倍,所以海洋中小小的變化可是很大的變化!像洋流,洋流因為流經赤道和兩極,故可調勻能量,但近年來已漸失去功用,因為全球溫度都上升了!溫度上升也代表了海平面上升,預計北極和美國冰河國家公園於20202030年冰都融化,而北極融化後,格陵蘭也會跟著消失(上升6m);當全球冰都融化後,海平面便上升80m。還有聖嬰與反聖嬰現象,原為調節太平洋水溫,沒想到人類加速了活動,使颱風(28)更為頻傳!

除了海洋,地殼的溫度亦上升了。最近地震(快速消散能量的方式,1950年頻傳)與火山頻傳就是因為海陸遇熱膨狀率不同而產生。

臺灣呢?臺灣近年來四季、晝夜溫度皆升高,溫差、濕度變小,雨量變大(豪雨及乾旱極端出現),地層下陷。生物亦在改變:桐花1年開2次花,山椒魚往山上遷徙,珊瑚白化,烏魚因洋流改變而來之時不定。

21世紀是搶能源、糧食和水的時代,考驗了公共衛生且是搬家之世紀,藥做好國土規劃。聯合國口號:「千萬不死於無知。」讓我們注意危機安全並發揮創意去設計防範措施。

地球暖化講座心得

  星期二,我們在視聽教室聽了氣候暖化的講座。 教授講了很多,例如:   2010年和2011年芮氏規模7.0以上的地震有20個,以前正常只有13個,現地震的次數已經比以前頻繁,而且從以前到現在,只要日本發生了大地震之後沒多久,台灣就會發生一個巨大的地震,而近5年來可能會有下一個大地震發生在台灣。   目前全球平均溫度的變化持續上升,根據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和英國東安格里亞大學聯合研究的結果,在進入20世紀後半葉,全球溫度上升的趨勢非常明顯,將會造成冰山融化,引發海平面上升,而這一切都歸咎於人類,說不定“2012”這電影般的情景會成真,如果我們再不隨手關燈,海平面有可能就會上升淹沒每個島嶼。   球性的溫度增量帶來包括海平面上升和降雨量及降雪量的變化。這些變動促使極端天氣事件更強更頻繁,譬如洪水、旱災、熱浪、颶風和龍捲風。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後果,冰河撤退、夏天時河流流量減少、物種消失及疾病肆虐。預計全球變暖所因致事件的數量和強度……等等;   無論氣候變化的成因或結果為何,對於應付預言後果的政策應該如何實施,都是全球要深思的事。深思是應該減少還是扭轉未來的暖化及怎麼應付預計的後果。   大自然能孕育萬物,也就能摧毀萬物,如果我們再不維護地球環境,所有的生物都可能會從地球上消失。維護地球生態,從你我做起。

2012年9月25日 星期二

全球暖化演講心得


        星期二下午,我們在視聽教室聆聽了一場有關於氣候暖化的講座。教授先播了一段電影的預告片,內容主要是在描述2005年時,地球所發生的重大事件,有一句話很重要,「我們現在應該擔心的已只不是恐怖攻擊,而是我們的未來。」而且自然災害的經濟損失巨幅增加,2010年,日本因為地震損失了2100億美元!美國損失了500億美元,泰國因洪害損失400億美元,紐西蘭也因為兩次地震損失200億美元,其中地震扮演重要的角色,2010年和2011年芮氏規模7.0以上的地震有20個,以前正常只有13個,可見現在的地殼作用已經邁向活躍期,地震的次數已經比以前頻繁,而且從以前到現在,只要日本發生了大地震之後沒多久,台灣就會發生一個巨大的地震,最好是不要發生。
        教授提及最為嚴重的事是:若我們再持續地破壞地球的話,就可能面臨地球上的第六次大滅絕-人類大滅絕,若地球的溫室氣體在持續增加,幾萬年以後,可能就有著上百度的高溫了。而學者也預估,西元兩千一百年,海平面會上升至少一公尺,到時,世界各地的小島嶼都可能將被淹沒,教授也說,有兩個國家一直爭奪一個小島,但是現在不用爭了,因為那小島已經被淹沒了,可能不久後,也不用爭釣魚台了,各國不用再你爭我奪這些小島,擴充領土了!
        這演講真讓我有不少體悟,等到大自然真正反撲過來時,我們人類是擋不住的,到時說不定“2012這電影般的情景就成真了!我們的隨手關燈,是現在要緊的事,甚至比爭奪釣魚台還重要,因為海水上升淹沒釣魚台的時候,保釣運動還有任何意義嗎?

2012年9月23日 星期日

全球暖化演講心得

  這次的演講是有關地球暖化的議題,演講者是一位我覺得很會打比喻,很幽默風趣的教授。地球現在正面臨著全球暖化和許多天災的困境,二氧化碳量自從工業革命之後持續飆升。雖然地球有自我調適的能力,但是這必須花上幾千萬年才能恢復原本的溫度。像恐龍時代的地球平均溫度就非常的高,也是經過這麼久地球才變成現在這種溫度,而且我們現在要面對的可不只有這樣而已。
  地球在人類過度的開發時,就會產生一股極大的反彈能量,這就是地震。較首給我們看的圖表顯示,在日本311大地震所在成的經濟損失整整超過台灣一整年的收入。地球現在正面臨著許多的危機。很多人可能覺得這跟自己一點關係都沒有,但其實這是在我們有生之年就有可能發生的事。若我們用這種驚人的破壞速率持續破壞地球的話,北極冰層將會在30年內全部融化,這會使的全球臨海陸地完全被淹沒。以台灣來說,台北盆地就會變成台北湖了,而且北極冰層內蘊藏著豐富的甲烷,若冰層一融化,大量的甲烷會被釋放出來,造成全球暖化速度急速增加,世界末日也就一步一步逼進了。
  我們破壞了原本地球求生態的平衡,如今地球已經開始反撲。教授呼籲,以後的生活只會比現在更難過,颱風更劇烈,地震更強大,乾旱次數更多......,這是我們這一代所要面臨的。現在的我們必須想出減緩暖化現象的點子,這是為了人類的生存,也是為了讓地球上的生命生生不息。

全球暖化演講心得

  地球暖化,對於人們、生物,甚至是整個的地球生存的重要議題,而今天的演講,教授就是要針對此議題做分析,讓我們知道我們面臨的危機,知道我們自己的所作所為,所闖出來的禍。
  造成地球暖化的主因緣於溫室氣體也就是二氧化碳,工業、交通工具,甚至是食物皆是二氧化碳製造機,二氧化碳的作用於保持地球的溫度,但當含量過多,只會上溫度不斷的上升,當地球的溫度每次上升,就會造成冰山融化、颱風等災害,然而地球依然會復原到一個平衡的狀態,這也不表示我們可以繼續不停的破壞、濫用資源,當地球的修復無法跟的上人類的破壞時,地球做出一個強大的反抗力,也就是地震。
  地震,是最難避免,也是造成人類損失最多的災害之一,日本三一一地震,讓許多人慘死於瓦樂中,讓許多家庭面臨家破人亡的慘況,不僅如此,這場地震也驚動了海嘯,吞食了許多人民的家,令他們無家可歸,這是大自然的警告,也是大自然所喊出的抗議,人們應該要有所領悟,領悟到事態的嚴重,來停止永無止盡的破壞。
  這些災害是種警告,警告人類因停止破壞,警告人類地球所面臨的危機,我們應該要為地球盡一份心力,不要讓2012這個寓言發生。

全球暖化演講心得


        這次演講的題目是關於全球暖化的相關議題,雖然這個問題人們已經談論多年了,但大多數的人都不知道其實暖化的速度比我們的想像還要快。在這次的演講中,教授為我們細細剖析了整個溫室效應演變的趨勢。
        各位可能會想說:「全球暖化不是近幾百年才有的事嗎?那應該離發生災害的程度還有一段距離吧?」、「地球不是有防禦機制,會自己降溫嗎?」,一開始,我也是這麼想的,但在聽了教授的演講之後,我完全觀念完全改變了。的確,全球暖化是近百年來才有的氣候異常現象,但這並不代表面對氣候危機只會發生在我們的後代身上,因為在教授分享的資料中,我們可以發現,在各地氣候、海洋溫度、甚至是大氣溫度近幾百年來的折線圖中,溫度都在急速的上升,原本需要幾百萬年才能達到的溫度,我們人類卻把它加快了,僅僅花了幾百年就達成,擾亂了大自然演進的頻率,也加快了末日的到來。
        當溫度上升的同時,海平面也跟著上升。在正負二度C當中,我們就已經知道,當平均溫度上升兩度,許多海島國家都會被淹沒,成為第一批氣候難民,但那些早已是過去式了,現在我們早已跨越了兩度的門檻,從此以後,氣溫的升高將會無窮無盡,再也無法停下了。教授在此舉了一個令人聽了會覺得很荒謬的例子:有兩個國家世代都在搶一座小島,整天打來打去,但在氣候暖化的「幫助」下,他們兩國不用爭了。想知道為甚麼嗎?因為……海平面上升,這座小島沒了!現在這樣的情況已經不是不可能的了,或許釣魚台就會是下一個犧牲者。
        我覺得人們應該要開始警覺了,因為如果我們再不停止對地球的破壞,暖化將會不斷的加劇,使更多的人成為氣候難民。請大家為自己以及別人想想,誰會想當難民呢?如果不想遭受到大自然的反撲,就讓我們一起停止對地球的破壞,使地球回歸到被我們破壞之前的樣貌吧!

全球暖化演講心得

星期二下午,我們在視聽教室聆聽了一場有關於氣候暖化的講座。
        演講期間,教授舉出了許多暖化所造成的影響,如:聖與反聖嬰現象加速交替著而海上的溫度持續增加,颱風也加速的形成,對於四面環海的台灣來說,颱風可是許多人的惡夢,每年損失都極為慘重!而各種動植物也同樣遭受暖化的威脅,植物方面,桐花開花的花期及次數隨著暖化而改變,從每年開放一次變成一年兩次,為的就是繁衍更多後代,免於滅絕的危機。而溫度如果再持續上升,台灣的櫻花鉤吻鮭將面臨全數滅絕的危機,而世界上有許多保育類動物數量本來就極為稀少,以後若環境再持續變動,人們袖手旁觀,恐怕再也無法見到了!
        而造成人類損失最慘重的非地震莫屬了,地震所引發大海嘯會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淹沒你所居住的地方,而教授以歷年來的數據解釋,每當日本發生大地震,幾年之後台灣也會發生地震,因此若這次日本三一一地震後,台灣也同樣發生大地震後果不堪設想,因此做好適當的防颱及防震準備極為重要。根據統計,許多國家遭受天災的經濟損失光一年就是上億,而若是日本三一一地震在台灣應驗,光日本就要將近十幾年的重建時間,在台灣可能要花上更久的時間。
        教授提及最為嚴重的事是:若我們再持續地破壞地球的話,就可能面臨地球上的第六次大滅絕-人類大滅絕,若地球的溫室氣體在持續增加,幾萬年以後,可能就要變得像木星一般,有著上百度的高溫了。而學者也預估,西元兩千一百年前,海平面會上升至少一公尺,到時,世界各地的小島嶼都可能將被淹沒,有趣地說,就是各國不用再你爭我奪這些小島,為了擴充領土了!
        這次的講座讓我意識到,我所居住的地球正因人類的大肆破壞而努力的反撲,希望人人都能了解保護地球的重要性,從日常生活中做起,讓21世紀不會是一個人們爭奪能源、糧食、水資源、公共衛生欠佳與居住地必須大遷移的可怕世紀。

全球暖化演講心得

這次演講主題是全球暖化,與我們息息相關,所以我們應該更認真得聽,傳達給其他人,我們也應該要更重視地球,因為自己種下的因,要自己成擔果。 這個世界如果繼續在這樣被人類摧殘,未來的溫度,可以和恐龍時代的溫度相比擬,而且,以前地球上升1度,要花好久的時間才能上升一度,人類短短只花100多年,上升了1度,全球暖話也帶來了許多災害: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颱風增多等現象,但地球還是有自我修復的功能,所以當人類破壞,地球就修復,所以污染刀拉到一個平衡值,但人類的破壞速度太過迅速了,地球跟不上,所以呈現一個彈跳式,如果人類在不拯救,未來就不堪設想了。 地震不但會讓國家損害經濟,還會打散一個家庭,像去年的日本大地震,無數個家園破滅,日本損失了幾千億元,還有,因為台灣和日本再同一條地震帶上,所以當日本發生一次大地震時,過個幾年,台灣也會發生大地震,希望是最好不要發生,但以免萬一,所以要先做好防震演練,已被不時之需。 因為人類放肆的破壞,所以大自然開始反撲了,未來更多強大的災害等這我們,如果人類在不檢討,後果會遠超出預期,或許就會像2012一樣恐怖,小小的人類是無法抵擋的,所以現在我們應該節能減碳,與萬物共存,共同保護僅有一顆的地球。

全球暖化演講心得

       這次的演講題目是有關全球暖化,一開始我覺得會很無聊,因為已經聽不同老師講了好多次了!但聽完之後,感覺自己收穫很多,而且也意識到我們不該再破壞地球了!不然以後地球毀滅的結果,是需要我們來承擔的。
       以前的地球,上升一度需要大約1000年的時間,但現在不一樣了,竟在短短100年的時間中,就上升了一度!!地球暖化的現象已經從大氣到海洋,而聖嬰及反聖嬰現象在暖化之後,更加速的交替!全球暖化會造成很多的問題,像是颱風。現在海上的溫度越來越高,颱風也變得比以前還形成,曾經不久之前,有三個颱風同時靠近台灣。現在全球暖化的問題已經不是少數人的問題了,是需要大家一起維護。
       自然災害的經濟損失巨幅增加,其中地震扮演重要的角色。現在的地殼作用已經邁向活躍期,地震的次數已經比以前頻繁。從以前到現在,只要日本發生了大地震之後沒多久,台灣就會發生一個巨大的地震。現在學校不斷的在防震演練,就是怕不久後會有大地震發生!
      節能減碳,減少對地球的破壞不能再只是嘴巴說說了,是需要大家一起實施的,不然地球的溫度一直上升,全球暖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海平面不斷上升,會對許多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脅,也會造成搶食、搶水、遷移居住地等問題。現在的每個人,只要能隨手關燈,做一個小動作,對地球來說說就是一個很大的幫助,也希望電影”2012”的情形不要真實發生。

全球暖化演講心得


 九月十八號星期二下午最後一節,我們去聽汪老師演講一個十分嚴肅的問題­­­­-地球暖化。
  教授說了很多,不僅有許多令人信服的數據,還有教授生動的比喻,讓我們能更加了解地球暖化對我們的未來所造成的影響。
  一開始,教授先播了一段電影的預告片,內容主要是在描述二零零五年時,地球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其中我覺得有一句話非常一針見血,直指重點:我們現在應該擔心的已只不是恐怖攻擊,而是我們的未來。的確,我們人類在這些年來一直不斷的殘害地球,使地球暖化,但殊不知,一旦地球真的崩潰了,最終受害的還是我們。
  教授告訴我們,現在人類所犯最大的錯誤就是,我們加速了自然界的頻率,加速了近一百倍,原本地球的氣溫也是會慢慢上升的,但差別是要花好幾萬年的時間,而不僅僅只是幾百年。現在越來越頻繁的災難都是為了要將失衡的溫度調回正常的軌道,但我們的破壞量實在是太驚人了,即使是自然界也無法將失衡的一切拉回正軌,頂多也只能使一切不要發生的那麼快而已。而雖然現在人類也已有了些許的悔改之心,但也已經太遲了,雖然也是有方法可以恢復,但不管是以現在的科技或是人類的毅力都無法達成。
  現在我們真的應該檢討自己,為何不能跟世上的萬物和平共存,一心一意只為了自己好?我覺得人類很不自量力,只是一個小小的人類就妄想與大自然對抗,還敢自稱萬物之靈,真是...沒救了。

2012年9月22日 星期六

全球暖化演講心得



心得:
    這次的演講題目感覺不怎麼樣,就是最近一直在宣傳的東西而以,但是真正在聽時,心裡卻是無限個驚嘆號,誰想得到現在的情況還能糟成那個樣子呢?
    100年後只有3個月不是夏天、全球的冰融化後海平面會上升80多公尺,之前看正負2℃的時候就看到全球氣溫上升2℃就有許多生物絕種,在整整9個月的氣溫都在25度以上時,絕種的生物中可能就包括我們人類了,自己造成自己的毀滅,聽起來真是太諷刺了。就算人類仍是艱苦的活下來了,上升80多公尺的海水絕對會把許許多多的房屋稻田甚至整個沿海地區的平原都淹掉,電視上播的數十萬人規模的遷移已經算小場面了,和數億人的遷移比起來根本是小巫見大巫,如此看來在不多加節能減碳真的不行。
    節能減碳固然是現在最要緊的事,但是光我們這些聽演講的人去做根本不夠,我們努力的到處散播節能減碳的重要可能也不過幾萬人聽到,真正能宣傳的是政府的工作,國際間也應簽訂條約,像之前的條約只減碳沒幾%...到最後也不一定有做到,這有簽跟沒簽根本沒差,而且排碳大國如美國及中國也是沒簽,那有沒有這項條約又如何呢?重新簽訂具有約束力的條約,並且排碳大國也都能簽的話,那環保的效益絕對比我們小小民眾的環保還要強大百倍甚至千倍。聽長輩說之前的夏天根本沒這麼熱,不用冷氣不用電扇只要扇子,靠著這樣些微的風就能度過夏天,現在冷氣都開20度的人這麼多,地球不暖化才怪哩!
    這演講真讓我有不少體悟,是呀!等到大自然真正反撲過來時,豈是我們小小人類所能擋住的,到時說不定就如“2012”這部電影般的情景也說不定,從小而我們的隨手關燈,大至國家間的條約,都是現在要緊的事,甚至比爭奪釣魚台還重要,因為等到海水上升淹沒島的時候,那這時候的保釣又有任何意義嗎?要爭奪東西得先要有東西存在啊!

2012年9月10日 星期一

恭喜葉冠廷同學獲得IMC銀牌獎,獲市長召見

     新竹市光華國中葉冠廷及光武國中陳聖恩兩位同學參加2012新加坡第8屆IMC國際數學競賽,分別獲得7年級組銀牌及8年級組銅牌。許明財市長今(7)日下午約見兩位同學,當面給予勉勵與鼓勵,許市長稱讚兩位同學的優異表現,除了恭喜之外,更希望他們的未來有更好的表現。 
     光華國中張峰旗校長表示,冠廷對數學特別的喜歡,是光華數理資優班學生,郭亮偉老師發現他在數學方面有專長,就替他報名參加奧林匹克精英盃比賽,經過國內選拔與儲訓之後,利用暑假時間到新加坡參加這項比賽。這項比賽總共有10個國家1千多位學生參加,光是臺灣就去了99位學生。葉冠廷這次獲得7年級組的銀牌,非常為他高興,希望他再接再厲。 
     葉冠廷表示,去新加坡之前心情還蠻緊張的,因為在培訓的情形不是很理想,也沒有抱著太大的期望,考考完之後,也認為自己的表現還不錯,這次得到銀牌非常開心,也很意外。 
     陳聖恩的爸爸陳中屏表示,聖恩從小就喜歡算數,國中時,決定要考光武數理資優班並且也考上,學校發現他在數學方面的確很有天份。聖恩之前參加奧林匹克比賽,表現還不錯,這次很積極的準備參加比賽,能獲得銅牌獎是件很開心的事情。 
陳聖恩表示,這是他第一次出國比賽,父母都在臺灣,原本還很緊張的,因為學生很多,覺得會得不到名,考完試當天,每個人都很有自信的樣子,當時不覺得自己比別人好,結果頒獎時,得到銅牌,真的很開心,馬上傳簡訊給爸爸分享這份喜悅。 

新聞資料提供單位名稱:城市行銷處公關與新聞科 聯絡人: 黃念祖 
聯絡電話: 5216121-471

全文請參閱

新竹市政府新聞全文
校園新聞網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