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7日 星期日

科展市賽心得

參加市賽,我覺得有幾點需要特別注意:
1.事先一定要演練好與評審問答的情況,不然就完蛋了
2.要對自己研究的題目有透徹的了解,因為評審通常都會問那些很爛的問題(比如計算過程之類的)
3.不能被評審點到死穴,這次我跟世穎差點就被問到死穴,幸好順利度過危機。
這次雖然沒有得獎,不過卻獲得了許多經驗。

3 則留言:

  1. 評審會問的問題是他們在意且希望從你們身上獲得答案的問題,無論你們認為重不重要,會不會回答,都應誠懇虛心解釋,別說是爛問題。

    每一件作品一定都有弱點或不完整的地方,就是彥霖所說的「死穴」,一定要對此有萬全準備,被問到該怎麼回答,而不是祈禱不要被問到,回答也需確實,甚至虛心接受指教,例如「這個問題的確是我們應該改進的地方,我們有思考過可能因為.....,我們將來會設計實驗,例如....來解決問題」,千萬別說謊或造假,即使沒被發現,也有違科學的精神!

    回覆刪除
  2. 努力於科展的同學們, 大家都辛苦了!

    我發現同學們的問題其實都很接近, 所以找了個版面覆文, 發表一下個人淺見供大家參考. 由於受限於篇幅, 希望大家不要以偏概全, 或是覺得我是針對某人或某事做批評, 凡事往好的地方想, 你獲得的就會是正向能量
    1. 對於科展審查委員的提問, 我會建議各位: 不如回歸科展目的的本質, 去好好檢視自己所使用的工具, 定義定理, 實驗的方法, 數據的正確性與準確度, 以及好好思考這樣的過程與結果, 是否已真實的達到你所要的結論. 審查委員們不會漫天發問, 每個提出的問題, 都將是由你們專題內容啟發, 只要做到知己, 就不會畏懼提問了
    2. 審查委員之所以為審查委員, 就是他們享有提問權; 提問的深淺, 僅代表他在當下對各位專題的認知, 並不代表他專業的背景, 畢竟做事做研究的是你們, 透過提問才能了解各位的想法
    3. 我想彥霖同學的「死穴」之說, 應該是代表對於提問回答不出僵在當場的意思吧, 這是結果論. 由2得知, 有些問題的深淺, 或是委員的神來一筆, 能否回答問題並不會否定一個有內涵的專題與參展者的努力; 不然, 我會強烈懷疑劭沂與志皓兩位同學是使用了失傳已久的「無聲勝有聲」神功矇蔽了委員

    能切確地檢討自己做事的缺失並謀求改善之法, 將會是各位成長的動力!

    回覆刪除
  3. 補充:
    劭沂同學在心得報告裡有談到評審的提問: 波速=波長×頻率, 此公式是如何推得的?
    他也有「我用這個公式做實驗,可我倒從沒想過這公式的證明」的想法
    針對此提問, 回歸「舞動之繩」實驗的本質, 其實劭沂同學已經有這個問題的解答了- 我用這個公式做實驗, 這是個已知條件, 我用已知的條件來探索未知領域, 這是我實驗的目的, 公式的証明是另一領域的事, 我現在的確不知

    正所謂: 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 是知也.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