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四的下午,我們在視聽教室聆聽了一場相當深奧,關於〈動態幾何〉的講座。而這場演講的講師,是全任重教授,一名相當厲害的幾何數學家以往的專題演講,大多都是關於理化、地科、或者是生物方面的議題,很少有有關於數學方面的演講,第一次有數學的講座,原本以為教授是要讓我們看他做的幾何圖形而已,沒想到教授不用一堆簡報,而是開始實際操作Cabri 3D,一步一步講解如何以平面幾何性質製作立體圖形。
首先,教授在投影幕上放映了一個由許多四面體構成的環狀多面體。它是由十個正四面體繞成一圈所製成,而且每一個正四面體都在翻轉,但又不會和其他的分開,兩兩交於一邊。第二個圖形則是用12個六角柱,讓任何一個都與其它三個接觸。這個的做法利用了正立方體和正八面體的對偶關係,在一番折騰後,圖形就完成了。
這次的演講,教授分了許多部分來解說,讓我知道,原來幾何圖形也能弄出這麼有趣的東西。在演講的最後,教授說了一句令人深省的話:「越是高深的題目,可以用越簡單的數學方法去做的人,才真正稱得上是高手。」如果一個問題能用很簡單的方法就解出來,那何必要以困難的方法去解呢?而那些較為複雜的東西,就是因為真正的「難題」而發明發現特殊化,那這些一般的甚至於簡單的題目,又有什麼必要利用那些複雜的東西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