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日 星期五

宜蘭之旅

        宜蘭這個地方我已經不是第一次去了,但這次保證是我幾次中最有收穫的一次,因為有同學一起討論,分享意見。

        首先是它獨特的單面山造型、以四季音符襯托律動立面、單面山的節理和與環境共生,光是這些就讓我很佩服,他們是如何能與自然環境達到平衡?也是如何完成在風這麼大的宜蘭中建下這博物館?還有屋內採光的設計:屋內幾乎不需要開燈,因為博物館的外牆是玻璃帷幕,外面的陽光可以直接照射進來,是個非常省電的建築。

        接下來進到裡面的常設展,宜蘭的多雨氣候和山勢,形成了「迷霧森林」,巨大的檜木林,以及稜線上的冰河孓遺植物台灣山毛櫸,山之層強調宜蘭嶼山同在,水/河川形塑了宜蘭平原生活方式,平原層的展示焦點在於曾經影響蘭陽平原社會經濟生活至深的動脈河川,以及充滿農家智慧的生活與水的聯繫,蘭陽溪匯合平原上的河流走向海洋,連結從赤道北上的黑潮,順著潮流,沈潛,湧升,海之層強調宜蘭的靠海生活。

        特展,浪漫的真實:戰後蘭陽區建築展,主要是以文化的角度,展出蘭陽地區戰後以來的建築發展,以及傑出的作品, 蘭陽地區,因為山脈的橫隔,在過去與西部平原的聯繫很不方便,也因此在各方面的發展顯得緩慢。所以,從清代開始,直到戰後,蘭陽通常被稱為「後山」,最棒的是它們的建築都非常有風格,我看了一下子,發現還不錯,但因為同學走太快,我不得不草草掠過。
        這是去宜蘭要感謝吳老師,郭老師,資優班同學和司機伯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